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佩戴口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防护措施。不少人在佩戴口罩时存在一些误区,降低了防护效果。慢性病防治站提醒广大市民,在佩戴口罩时务必注意以下常见误区,科学防护,守护健康。
一、口罩佩戴不规范
1. 露出鼻子或下巴:有些人为了呼吸顺畅或方便说话,将口罩拉至鼻子下方或下巴处,使口鼻暴露在外,无法起到有效防护作用。正确做法是口罩要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,并按压鼻夹使其贴合面部。
2. 内外戴反:医用外科口罩和KN95/N95口罩通常有内外之分,佩戴前需确认正反面,避免将污染面朝向口鼻。
3. 佩戴时间过长:一次性口罩建议每4小时更换一次,若潮湿或被污染应立即更换;可重复使用口罩需按说明书清洗消毒。
二、口罩选择不当
1. 佩戴多层口罩:有些人认为多戴几层口罩防护效果更好,实际上可能增加呼吸阻力,影响透气性,甚至导致口罩边缘不贴合,反而降低防护效率。一般佩戴一个符合标准的口罩即可。
2. 使用不合格产品: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、KN95/N95口罩等,避免使用无生产信息、无防护效果的劣质口罩。
三、摘戴和存放误区
1. 随意触碰口罩外侧:口罩外侧可能附着病毒、细菌,摘戴口罩时应避免触摸外侧,通过耳挂或头带取下。
2. 随意放置口罩:临时摘下口罩时,应将其向内折叠放入干净袋子或专用口罩盒中,避免直接放在桌面、口袋等不洁处。
四、特殊人群注意事项
1. 慢性病患者: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、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群,长时间佩戴口罩可能加重不适,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透气性较好的口罩,并避免在人群密集处长时间停留。
2. 儿童和老年人:儿童需选择适合脸型的儿童专用口罩,老年人佩戴口罩时应注意呼吸顺畅,必要时在安全环境下短暂摘下休息。
慢性病防治站温馨提示: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,但需科学规范使用。同时,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、勤洗手、保持社交距离、接种疫苗等综合防护措施同样重要。如果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症状,请及时就医并如实告知行程轨迹。让我们共同筑牢健康防线,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!